宜兴“七普”常住人口增加5.02万人

2022-07-27       浏览次数:171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宜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新鲜出炉。

自去年5月20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以来,市统计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数万类“七普”数据进行全面梳理、解构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总结我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这份厚重的“账本”,不仅展示了一个个关于人口的数字,也蕴藏着城市发展的基础密码和未来的竞争筹码。

人口增长与产业蝶变相得益彰

常住人口的增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加。一座城市的“变大”,将带来劳动力供给、消费能力、创新能力的持续释放。

在分析报告中,一组常住人口增加5.02万人的细化数据值得关注。与“六普”相比,宜城街道、经开区和环科园的人口增量分别为5.84万人、2.47万人和1.70万人。其中,宜城街道、经开区的增幅超25%,环科园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在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产业质态的蝶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助推着人口的聚集,这在产业体量大的重点板块表现得十分明显。”市统计局负责人说。

宜兴“七普”常住人口增加5.02万人

人口增长“领跑”,折射的是重点板块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宜城街道是我市的商贸经济中心。近年来,宜城街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今年以来签约落地了博砚总部、瑞宁总部、融达进口跨境商品商场、港华新能源等12个总投资超30亿元的优质项目;经开区紧扣“挺进全国同类园区第一方阵”的目标,确立了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七大产业主题,布局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环领先、雅克科技、德融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环科园倾力打造“最强增长极”,围绕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一路“奔跑”,宜兴药谷正式开园、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正式投运,今年上半年超级陶瓷电容器与智能传感器制造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宜城软件园

产业兴则城市兴。立足全市,一直以来,宜兴没有停止调结构、促转型的步伐。近年来,立足长三角聚焦新一轮发展,宜兴全新谋划“2+3+N”的新产业布局,即发展线缆、环保两大主导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布局5G、物联网、北斗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

踏上新征程,随着环科园、经开区和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一体化运行,我市产业格局将实现资源再整合、阵容再扩大,一个个重点板块有望继续“领跑”,带动产业蝶变与人口增长“一荣俱荣”。

环科园

人才引力与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一字之差凸显着城市竞争模式之变。竞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拼的不是人口数量,而是质量。

在分析报告中,有一组数据格外亮眼。与“六普”相比,每10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8425人增长到16078人,增长90.8%。从高学历人口分布看,78.5%的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聚集在宜城街道、环科园、丁蜀、经开区这四个板块,而宜城街道和环科园的常住人口中,高学历人口占比已分别达到31.7%和17.5%。“这些数据,体现了宜兴引才、聚才的城市吸引力,以及产业引人才、人才兴产业的基础逻辑。”市统计局负责人说。

人才引力与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如果说,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那么,不断优化的政策与公共服务配套,则让人才实现了安居乐业。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宜兴“打造长三角最美人才栖息地”的总体目标,专门出台《宜兴市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招才引智20条”,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引育用留”新格局。与此同时,宜兴打破思维定式,发力人才国际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试行)》,释放了迄今为止“最强红利”。其中,对取得海外学位,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成果、拥有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等五类人才来宜创业,入选“陶都英才”科技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的,产业化配套资金的金额标准上浮50%,最高可给予企业7500万元。此外,还首次设立了陶都学子留学奖,进一步吸引优秀海外宜兴学子回乡就业创业。为了确保人才“落得下”“留得住”,宜城街道创新打造国际化人才社区、环科园高起点规划国际未来社区、经开区全力建设中科院上硅所“宜兴新材料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

在城市发展与人才资源的良好互动中,2021年,我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74项;全年专利授权总量106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3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7%。“当流动人口增长已基本进入平稳调整阶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需要人才支撑的创新驱动,从数据变化看,目前正是我市吸引并留住高素质劳动年龄人口、拓展人口质量红利的机遇期。”市统计局负责人说,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将是宜兴接下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着力点。

“科产城人”与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在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一路“奔跑”发展中,我市城镇化水平也在持续提高。根据分析报告显示,“七普”时,宜兴城镇人口达88.99万人,城镇化率为69.2%,十年间增长了11.7%。宜兴的城镇化率远高于63.89%的全国平均水平。

“科产城人”与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高度城镇化的水平,折射出诸多内涵。首先是“科产城人”融合发展。2021年3月,我市正式发布《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以构筑“科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生态为主线,全面推进科创带建设。在此背景下,环科园、经开区深入推进一体化运行,分别打造“环氿科技谷”和“培源科学城”,主动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提升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陶都科技新城规划总规模达456万平方米,建设“阳羡科创客厅,山水未来之城”,打造“一带两轴三区”的空间格局;丁蜀镇以通用机场正式运营为契机,着力打造通航产业园,建设“科产城人”深度融合样板区……一个个板块通过融合发展形成的浓厚资源集聚效应,推动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加速打造宜兴未来城镇化的核心引领区。

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让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全面优化宜兴市镇村布局规划,将全市规划发展村优化为448个,拆迁撤并类村庄调整成570个,其他一般村庄1937个,引导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围绕“强村、富民、兴农、安居、景美”目标,规划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南和宜滨两个城乡融合先导区、宜南和宜滨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涵盖了太湖渎区、宜南山区、北部圩区的张渚、西渚、太华等10个板块,规划面积达100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张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定位准确、特色亮点鲜明的发展蓝图。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和农民持续增收计划,2021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17元,较上年增长11.1%。

“从数据对比来看,宜兴总体实现了城镇化率的稳定提升。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来到了新关口。”市统计局负责人说。围绕“打造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目标定位,我市正科学制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目标,在推进提级扩能、增强重点板块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同时,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注明"来源:陶都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